“一根竹”撬动千亿大产业——福建省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绿色时报
2024-05-07
阅读次数:9854
阅读字体

  

  “一根竹”撬动千亿大产业

  ——福建省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福建省现有竹林面积1845万亩,约占全国17.5%,居全国第一。全省除厦门、平潭外,其他地区均有竹分布。

  近年来,福建省积极响应“以竹代塑”倡议,持续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林农增收,让“一根竹”撬动千亿大产业。2023年,竹产业总产值超过1100亿元,出口创汇金额超过10亿美元。

  顶层发力

  目前,福建省共有各类笋竹加工企业2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笋竹加工企业近400家,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超过120家,带动30多万人就业,300多万名竹农增收。成绩的背后是福建省从顶层发力,持续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6年,福建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发展七条措施的通知》,每年安排1亿元省级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扶持竹产业发展。2022年,省林业局、省发改委等十部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持续为竹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扶持和政策保障。

  毛竹林

  2023年,福建省印发《福建省加快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切实将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和省工信厅联合出台《关于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落实“以竹代木”“以竹代塑”推广应用笋竹产品的通知》,明确各级政府部门优先将“以竹代塑”产品逐步纳入政府采购清单,实现“以竹代塑”产品可替尽替,加快推动竹产品在多领域应用。

  结合全省产业集群布局特征,福建省构建竹产业“三核四支点”多个特色集聚区域的发展新格局。“三核”为南平市、三明市和龙岩市三大核心区,占全省竹产业总产值85%以上,“四支点”为漳州市、泉州市、福州市和宁德市4个支点。形成了南平竹炭制造基地,邵武竹餐具生产基地,政和竹茶具生产基地,建瓯冬春笋交易市场,永安竹胶板、竹集装箱底板生产基地等多个特色竹产业集聚区域。

  通过大力实施省级财政竹产业专项补助资金项目,福建省近年笋竹精深加工稳步推进,竹加工由竹拉丝、竹条、竹胶合板等传统产品逐步向重组竹板材、竹炭、竹家具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目前,南平华宇集团成为全国最大竹地板板胚供应商,元力股份是全球最大活性炭生产商,福人集团是全国最大竹密度板生产企业,庄禾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户外重竹地板供应商。

  竹餐具、竹吸管、竹家具……如今,福建已开发100多个系列上万个品种竹制品,新投产“以竹代塑”项目超过50个。

  全竹利用

  近年来,福建省聚焦“一根竹”资源优势,打造全竹利用产业链,推动竹产业全链条、全业态、全方位发展。

  提升一产,育好“一根竹”。全省推广丰产竹林培育技术措施,建立丰产竹林827.9万亩、竹山机耕路6.48万公里,建立机械化采伐队100多支。采取组建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回收招标等形式流转竹山,优化经营要素配置,探索创新“竹生态银行+合作社+农户”模式,转变竹山分户、分散经营现状,激发竹山经营活力。紧贴“以竹代塑”市场新趋势,开展竹林FSC森林认证,提升竹林质量,为福建竹产品拓展欧美市场争取通行证。目前,全省竹业新型经营主体达1240家、经营面积超过300万亩,共实施竹林FSC森林认证超过300万亩。

  壮大二产,用好“一根竹”。2019—2023年,省级财政共下达4.8亿元补助资金,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和笋竹精深加工示范县项目突破600个,带动投资超过30亿元。同时,全省加快打造千亿竹产业集群发展行动,现已建成国家永安林竹产业示范园区、建瓯笋竹城、建阳经济开发区竹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一批竹产业园区,实现从卖原竹到卖产品、从单纯加工到链式经营的跨越。

  竹制产品

  拓展三产,做活“一根竹”。永安、邵武、政和连续多年举办“竹天下杯”“张三丰杯”“政和杯”等国际性竹产品设计大赛,征集国内外创意作品4.46万余件,构建了以竹企业为主体的国际化创新体系。建立政和县茶竹旅文化一条街、邵武“橙客空间”等一批集竹产品体验、竹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竹产业体验基地,挖掘竹文化内涵。融入“互联网+”时代,打造“E知竹网”电子商务交易及信息互换平台和永安“竹师傅”竹产业共享用工平台。创新“碳汇+金融”“碳汇+司法”“碳汇+会议”等碳汇交易模式,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2020年以来,为推动“以竹代塑”相关产业发展,福建省通过落实竹产业扶持政策,对重点项目落实“一企一策”,强化用林用地保障、项目资金安排、税收减免优惠等,为实施“以竹代塑”提供资源、技术、人才等保障。支持龙竹科技、邵武杜氏等“以竹代塑”龙头企业挂牌上市,辐射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和半成品加工企业,扶壮“以竹代塑”产业链条。

  做足文章

  当前,“以竹代塑”“双碳”战略的实施,为竹产业发展带来有利机遇。面对机遇,福建省如何扬长避短、抓住机遇、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规模化管理。福建省加快低产低效竹林改造,培育优质竹林。鼓励各县倒排竹山流转时间点,引导竹农以竹山入股、托管、租赁、流转等方式,发展“国企+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竹山实现全面流转,省级林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开展竹产业流转的县区予以优先支持。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竹山机耕道建设、维护和升级改造,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广使用竹林喷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进竹林基地通信、用电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在竹产区就地就近开展竹产品半成品加工,将笋竹原材粗加工中切段、剖分、拉丝、竹笋剥壳等笋竹物理分解认定为农产品加工,涉及使用林地的直接纳入林业生产经营服务工程设施用地范围,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

  提升机械化水平。成立福建省竹产业机械设备技术创新研究院,加快笋竹抚育、笋竹采伐、竹笋采挖等竹产业机械装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对重点竹工机械装备研发项目予以专项资金扶持。支持龙头企业组织相关研发团队,联合开展竹集成材、竹重组材及竹刨花板加工过程各工序间的机械设备集成攻关。

  竹制品企业生产线

  培育龙头企业。支持竹日用品、笋制品、竹地板等领域重点企业实施增资扩产,对企业年营业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给予资金支持。依托竹产业优势区域,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校重点实验室、龙头骨干企业等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开发笋预制菜、休闲食品、竹原生纤维利用、“以竹代塑”“以竹代木”“以竹代钢”等系列产品,推进竹产业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产品附加值。(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