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盐县全力推进“无废工厂”建设

铭炭网
2024-08-12
阅读次数:9375
阅读字体

   浙江省海盐县(以下简称海盐县)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推进“无废工厂”建设为契机,支持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实施绿色生产,实现固废源头减量;推动循环利用产业,延长固废“生命周期”;强化末端处置能力,助力减污降碳,促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县累计建成市级“无废工厂”12家,建成省级绿色工厂1家,市级绿色工厂14家。

 

  01

  坚持制度创新鼓励绿色生产


  海盐县始终坚持“无废工厂”建设的制度创新,明确提出企业要在管理创新和绿色生产上下“真功夫”,搭建绿色供应链平台,运用先进生产技术,从源头上推进废物的减量化。

  海盐秦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使用集团集中采购平台,采购优质水泥用于生产;实施超低空排放改造,针对粉尘污染易产点设置收尘器,增加规范洗扫车装置,最大化减少粉尘产生,建设无组织管控平台,安装空气质量监测微站,确保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后,有组织废气排放限值标准从20mg/m3提高到10mg/m3,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3400吨。

  为进一步响应和支持国家推进绿色供应链管理政策,打造绿色无缝墙布产业链,浙江联翔智能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便成立绿色供应链管理领导小组,坚持“五绿”原则,即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使用和绿色处理,旨在推动技能技术进步,提高原料循环使用,减少固废产生,是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理事单位。坚持绿色采购,禁止使用含有有害芳香胺、致敏性分散等有毒有害的坯布,优先采购可回收、低耗的坯布;要求供应商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如涤纶布料和TPU热熔胶膜均通过有害物质检验符合OEKO-TEX标准。打造自动化宽幅淋膜生产线,获得创新发明专利(ZL2019107152351),不添加增塑剂、增黏剂,解决透明胶膜透底、渗胶、缝胶难题。

  


  02

  推动循环利用延长生命周期

  图片
  海盐县始终将资源化利用视作“无废工厂”建设的重要一环,支持、指导企业通过高新技术改造,探索发展循环产业链,延长固废的“生命周期”,降低上游企业处置成本。

  大气治理中活性炭一直是行之有效的吸附处理措施,使用时长超标后产生的失效活性炭处理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浙江威尔森新材料有限公司与海盐县政府机关创新编制全国首个VOCs治理活性炭使用及再生领域地方标准——《挥发性有机物活性炭分散吸附-集中再生管理与服务技术规范》,开展失效活性炭再生利用项目“绿岛”建设。通过配置回转窑、蒸煮釜、沸腾炉等生产设施,添置流化床处理装置,建立标准化仓储车间,升级生产智能一体化控制系统,建成嘉兴市唯一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具备年处置利用废活性炭1.5万吨的能力,可减排二氧化碳6万吨。目前专业服务团队已提供活性炭预约上门更换及回收再生服务340余次,企业活性炭综合使用成本从过去一次性活性炭16500元/吨下降至再生炭8500元/吨,降幅达48.5%,企业污染治理负担得到大大减轻。

 


  03

  强化末端处置助力减污降碳

 

  海盐县始终重点保障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置,积极响应国家资源综合利用政策,不断提高末端处置能力,通过焚烧含有热值的一般工业固废,将热能转化为电能,保障企业供电需求,相比传统发电,在减污降碳道路上迈出一大步。

  针对海盐县造纸废弃物、造纸污泥、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能力不足的局面,爱拓环保能源(浙江)有限公司投资10.8亿元开发造纸废弃物综合资源利用项目,新建1×20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配套1×N50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处置造纸废弃物、造纸渣浆、造纸污泥、市政污泥、印染污泥、废布料及其他可焚烧一般工业固废,入场处理规模约78万吨/年,入炉规模约60万吨/年,投产以来,已累计处置污泥32.2万吨,发电8.9亿千瓦时,节省标煤31.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2.4万吨。光大环保能源(海盐)有限公司以餐厨、厨余垃圾预处理+全混厌氧发酵技术为基础,协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系统,充分利用固渣、有机废水、沼气等资源,投资7亿元,成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生产电能、废弃油脂、天然气等产品。项目配置2台400吨/日机械炉排焚烧炉,采用组合式烟气净化工艺,经过SNCR+半干法+干法+活性炭喷射+布袋系统后达到欧盟2010排放标准,实现超低排放,年发电量约1.4亿千万时,年节约用煤6.8万吨。

  下一步,海盐县将继续按照“无废城市”创建工作要求,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推进绿色生产,同时积极开辟固废资源利用化新途径,降低企业固废处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以更高定位提升高质量发展“含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