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一根科技竹成就百姓共富大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3-12-18
阅读次数:20873
阅读字体

  一、背景及情况

  浙江有竹林面积94.09万公顷,占森林面积的15.47%。竹林面积超30万亩就有13个县(市、区),长期以来,竹林经营和与之相关的林下经济、竹材加工是欠发达山区300万竹农的重要收入来源。长期以来,浙江竹林培育和竹加工利用水平领跑全国,竹制品产量和出口额均居全国前列,形成了区域特色鲜明的产业布局,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浙江农林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竹类研究的高校之一,从1980年起,即设置了全国首个竹类专门化专业方向,随之先后成立竹类研究院、竹子研究院,针对竹子领域集聚力量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在竹子种质创新、优良品种繁育、竹食品、竹材加工利用、竹林高效经营、竹林碳汇等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研发上,形成了一批高水平、标志性成果。围绕毛竹、雷竹等重要经济竹种,竹子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竹子转座子的功能研究,建立了竹子转基因体系,在竹子开花机理、杂交育种研究上形成了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在高效生态培育研究与技术开发方面,建立了以竹林结构动态管理、水肥定量管理等为核心的一整套竹笋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体系。集成创新了实用、高效、生态的毛竹低效林综合提升技术、毛竹春-冬-鞭笋定向培育技术体系、毛竹笋材两用林培育技术体系、毛竹材用林定向培育技术体系、竹笋安全生产与监管体系等5个综合技术体系。制定国家标准1项、地方标准4项;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坚持把论文写在竹产业振兴的征程上,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服务竹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通过在地方建立竹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共建研发中心、技术推广培训和乡土专家培养等方式,打造创新团队、科技特派员、乡土专家为一体的服务体系。近年来,竹子团队还走向省外,把浙江竹产业发展的成功模式输送到四川、安徽、福建、江西、重庆等10余个省(直辖市),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尤其是川渝地区,在竹子团队的长期扎根帮扶之下,竹产业取得了跳跃式的发展,产业总值和发展速度均居全国首位,竹纤维与纺织、竹浆造纸、竹食品精深加工、竹文化旅游等多个产业领域走到了全国的前列,为乡村振兴中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百姓共富做出令人瞩目的贡献。

  二、故事及成效

  (一)科学“药方”点山成“金”,致富一方百姓

  遂昌是浙江省的林业大县,同时也是竹林大县。由于缺乏科技的支撑,遂昌林业尤其是竹林经营效益一直不好,大部分农民守着成片的林地却难以致富,尤其是生活在深山里的竹农,生活一直比较艰苦。20世纪末,在遂昌县科技局、林业局等单位的邀请下,由浙江农林大学竹类研究专家方伟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来到了遂昌县的主要竹产区,用仪器对竹林里的土壤进行分析,然后教当地的竹农一些笋竹培育的新方法。他们给每一块土地开出了“药方”,对每一片竹林要施什么肥、何时施肥、施多少肥进行详细的指导;组织林农利用自然水源在竹山建造蓄水池,对竹林进行科学的水分定量管理;向农民介绍竹林“覆盖出笋”技术,使竹林能够提前出冬笋,多产冬笋……

  初尝甜头的竹农们,看到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的技术如此管用,纷纷向县科技局、林业局提出申请,希望县里能够继续邀请专家,使他们能经常来作技术指导。随后,浙江农林大学以个人特派员、团队特派员、法人特派员等多种方式,选派了金爱武、高培军、余学军等一批竹产业科技特派员,以接力的方式先后来到遂昌,将学校最新的实用竹林经营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广大竹农。

  自从竹子科技特派员来了以后,当地的冬笋亩产量从30公斤增加到了100公斤,再增加到200公斤、300公斤。项目组在遂昌县1.56万亩毛竹冬笋定向培育点培育出的冬笋,平均每亩产量高达357.3公斤,比世界冬笋最高亩产纪录223公斤高出了60%。如今,亩产400公斤、500公斤冬笋的竹林已经不再稀奇——这不仅仅是在一次次地创造冬笋亩产量的世界纪录,更是一组记录农民增产增收的翔实数据。

  (二)聚势强链用好竹,改变安吉竹产业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浙江竹子看安吉。安吉竹子虽多,但因缺乏技术,竹农曾长期守着竹林难致富。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的技术支撑下,安吉聚势强链用好竹,开启了因竹而兴、因竹而富的新时代:建起毛竹现代科技园,推进竹加工产业发展,壮大以竹林为特色的旅游业、康养产业,建起了全球首座毛竹林碳水通量观测塔,探索开展碳汇交易,卖起了空气。

  上世纪80年代起,浙江农林大学师生参与安吉竹种园建设,参与到竹种园标本的制作、竹子引种栽培等工作,全面参与安吉竹产业发展。1998年合作在东坞里村开展了全省第一个毛竹现代科技园建设,随后,将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山川乡、天荒坪镇示范推广,重点推广竹林复合经营、笋材两用林培育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水分定量管理等生产技术示范和推广。

  安吉县孝丰竹产业科技园区的浙江佶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新成立的竹炭高新企业,对人才和技术需求迫切。公司专程来学校邀请张文标博士担任企业技术顾问。在张文标的指导下,研发的竹炭-竹活性炭生产技术,不仅将毛竹下脚料等加工成为附加值更高的活性炭,而且实现了能源的循环使用和低能耗无污染生产竹炭,企业规模和效益迅速提升。

  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还为企业解决了竹木产品防腐问题、竹胶板的胶合强度问题、竹炭生产难题等。说起曾为当地竹产业发展提供过技术支持的专家,曾任安吉林业局产业办主任的董敦义,随口就报出一堆竹子团队人员名字:叶良明、马灵飞、金春德、张文标、余肖红、孙芳利……如今,安吉竹产业实现了从卖原竹到卖竹产品、从单纯加工到链式经营的跨越,现已发展成为一个企业数量多达1300余家、总产值超过200亿元的产业集群,形成竹质结构材、竹装饰材料、竹日用品等5000多个品种的产品体系,走在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前列。

  (三)“竹教授”助“宜宾竹”,从深山走向全国

  四川省宜宾市是竹资源大市,蜀南竹海翠甲天下,但此前竹产业发展却相对滞后。2018年,在浙川“东西协作”机制下,浙江农林大学竹团队核心人员余学军受邀挂职宜宾市政府副秘书长,专责推动竹产业发展,另两位“竹教授”方伟和桂仁意也和他同行。

  “和浙江相比,这边的培育技术、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都还有不小差距。”初到宜宾的余学军感受到地方政府和老百姓发展竹产业的迫切愿望,也期待在宜宾大干一场。从竹林基地到加工企业,从种竹户到企业家,“竹教授”们马不停蹄地走访宜宾有竹子的地方和与竹子相关的人,迅速摸清了宜宾竹产业的家底儿。结合一线调研情况和竹产业发展趋势,“竹教授”们提出,宜宾竹资源培育应由单一的纸浆原料林向笋材两用林方向转变,同时,竹产业发展应注重竹浆纸纤维与竹食品双轮驱动。这一全新定位和规划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 

  正是在“竹教授”的技术指导下,屏山县碧生元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和宜宾有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笋产品脱胎换骨,不仅摆上了伊藤洋华堂、盒马鲜生等中高端销售平台,还远销韩国、日本,价格翻了好几倍。除了竹,宜宾的酒和茶也很有名,如何让它们能相互借力融合发展?经过“竹教授”和宜宾当地酒企等两年多的研发,一款结合浓香型白酒工艺的蒸馏竹酒投产,通过林产工业协会组织的新产品鉴定,上市之后颇受欢迎,目前已开发3个系列6款产品,畅销全国。

  此外,“竹教授”们组织力量开发的“竹红茶”“竹点心”等也已陆续推广上市。“目前,学校还有多支研发团队,包括我自己带的研究生继续在宜宾做研发,未来将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产品。”在余学军等一大批高校科研院所专家的支持下,宜宾市竹产业正加快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宜宾市竹产业综合产值超过338亿元,与2017年底的71.2亿元相比翻了两番。

  三、经验及启示

  (一)深挖地方需求,开展技术攻关与技术服务

  近年来,竹子团队先后赴浙江龙游、遂昌、龙泉、庆元、安吉、四川宜宾、广东揭阳、广东广宁等地进行竹产业调研,切实把握地方竹产业发展的需求与技术瓶颈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服务于攻关。具体做法:1、制定地方竹产业发展规划,参与地方竹产业项目征集。如制定地方竹产业发展规划20多个,征集安吉、遂昌、临安、武夷山、宜宾等地的竹产业项目,列入到地方项目发布指南中。2、通过“走出去”共建竹产业发展研究院等研发中心,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建。如与安吉县共建竹产业研究院,在关键技术研发和中试开展合作;与庆元县共建产学研合作中心,开展技术研发和中试基地;与宜宾共建林竹产业研究院;与开化县两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开化县开化纸传统技艺研究中心等。3、针对地方产业发展难题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如高培军老师作为科技特派员,在开化服务期间,针对名贵典籍用纸开化纸原料荛花严重不足的产业瓶颈问题,持续开展荛花良种选育、竹林复合高效栽培技术攻关,获批浙江省“尖兵领雁”项目,支撑开化纸产业蓬勃发展;余学军老师针对宜宾纸业对高品质纤维用竹的产业需求,开展定向育种和高产培育,揭榜宜宾市的“揭榜挂帅”项目;李延军老师针对抚州市资溪县无刻痕竹展平板的产业需求,开展竹材高温高湿软化、整形刨削一体化加工技术攻关,揭榜抚州市的“揭榜挂帅”项目。

  (二)深耕主要竹产区,建立密切合作关系

  长期以来,竹子团队深耕省内外主要竹产区,持续提供技术研发、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与地方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省内,林新春教授、桂任意教授和应叶青教授带领团队一直坚持为临安、余杭、遂昌、富阳、德清等地的竹农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服务,推广的毛竹高效生态培育,雷竹覆盖早出笋等技术极大提升了当地竹农收益,成为当地农户的支柱产业。李延军团队积极对接省内外竹材加工企业开展技术推广与培训工作。承担了《武夷山市竹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编制工作。在浙江大庄、三箭、双枪、庄宜、庄禾,福建华宇、双羿、京明晟,江西庄驰、奔博、沣兆、双双机械等企业开展户外竹重组材、竹展平材、刨切微薄竹等技术推广与技术指导工作。

  省外,成立浙江农林大学服务川渝竹产业团队,与宜宾市政府共建宜宾学院竹学院、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通过竹产业发展规划设计、优良品种选育推广、竹浆造纸、竹纤维纺织、竹食品研发、竹材生物质精炼、竹文化挖掘与应用、竹林生态与康养旅游景点规划等一二三产融合提供全面技术支撑。方伟教授与余学军、桂仁意教授提交《对四川省竹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姚文斌团队年产10万吨竹原纤维产业化建设项目已于2020年在四川宜宾投产。该项目总投资3.2亿元,预计每年可消化当地竹资源15万吨,增加林农收入75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30个,实现年产值5.4亿元。在竹子团队的服务下,川渝竹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全国第一、川渝竹产业达到800多个亿)。

  (三)深抓组团作战,凝练一批核心产业技术

  竹子团队围绕产业重点领域,组建一二三产团队,三产联动为竹产业提供服务。目前组建有竹资源种质创新与精准培育、竹林稳碳增汇、笋用林培育、笋竹林质量提升等4个一产团队;拟建竹笋品质调控与竹食品开发、竹基复合材料研发、竹材化学高值化利用、竹材精深加工与竹工机械4个二产团队;竹文化和竹文旅1个三产团队。经过持续研发和推广,形成了一批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核心产业技术:竹子新品种创新与优良品种繁育技术、竹林高效复合经营技术、竹林生产力提升与稳碳增汇技术、竹笋及其延伸产品加工技术、天然竹纤维制备及应用开发技术、竹材无裂纹展平技术、竹材化学高值化利用技术、“美丽竹林风景线”规划与建设,在省内外多地进行技术推广和应用。如林经复合经营技术:构建毛竹-特色中药材复合经营模式,毛竹-食用菌复合经营模式,毛竹-荛花复合经营模式,实现亩年产值超6000元,亩均纯收益4000元以上。

  (四)深谋产业交流,推动竹产业发展为己任

  竹子团队承办了第二届国际竹藤大会“竹林经营与增汇减排”边会、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碳中和千岛湖国际论坛;先后参加了宜宾竹产业高峰论坛、安吉竹产业峰会、首届江西竹资源高效利用高峰论坛、第二届中国(兴文)创新竹日用品峰会、贵州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第二届中国“南竹北移”学术经验交流会暨“以竹代塑”黄河流域首届竹产品展示会,并在多个大会上做主题报告。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在项目合作、成果报奖、行业导师等方面开展合作,与国家林草局竹缠绕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林鑫宙竹缠绕公司开展竹缠绕技术合作,促成住建部研发项目“竹缠绕房屋”示范工程项目与浙江农林大学达成合作。与临安、开化多地进行交流,达成合作协议,与景宁景南乡签订合作协议;承办了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来自全省竹产业领域的30余名资深专家和企业代表参加,共同剖析浙江竹产业发展存在问题,探寻新路径、新方法。通过一系列的产业交流,提升了产业影响力,强化了竹子团队开门研发,坚定了科技赋能竹产业发展的使命担当。